
112年會考自然科總點評與未來出題方向解析
這篇文章想和大家分享三個觀點:
- 我對112年國中教育會考自然科的觀察
- 從今年的出題方式看未來的考試準備方向
- 目前108年課綱所代表的教育改革是否成功?
先講,以下言論僅代表個人觀點,如果有不同的看法,歡迎下方留言、理性交流。
我先簡單解釋一下「12年國教」、「108課綱」與「112年教育會考」彼此的關係:
12年國教是一個教育概念,希望將義務教育從國小延伸到高中。過去九年一貫,課綱設計只到國中,為了能銜接高中,政府推出新的課綱版本,這就是這幾年討論度很高的「108課綱」。去年的教育會考,是108課綱下的第一屆會考,然後今年112年教育會考是第二屆,大家都想從這兩屆的考題找出108課綱的命題趨勢,這也是為什麼111年與112年會考備受關注的原因。
關於112年自然科會考,我有兩種角度來看待它。首先,我在教育界有超過十年的經驗,關注的焦點包括考題的難易度和計算量。另外,我的另一個身份是行銷主管,因此我會從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的角度來看待這份考卷。命標標準會影響學生準備方向,準備方向會影響他們未來的能力,以前台灣教育改成最常被詬病就是產學分家,所以我以一個同時待在學界與業界兩方的角度,和大家分享我對這份試題的看法。
我對112年國中教育會考自然科的總點評
我認為今年112年的會考自然科出的很棒,真的。這篇不是葉佩雯,我也不是教育部的打手。整份考題看完、也參考幾篇新聞後,大家對於自然科共同的想法是:適中的難度、生活化的問題設計、以閱讀為主的題型,使得有耐心能仔細讀完題目的學生們在作答時能應該挺上手的。
以前常見的計算難題,化學計量、浮力計算等等,這次都沒出現,反而出現大量的資訊圖表判讀,跨科跨章節的題目也變得更多,有很多題是沒辦法清楚說明這是生物、理化還是地科。不負責任的估計 A++可以錯3題,A+錯4-5題,A要在7-8題以內。
從今年的出題方式看未來的考試準備方向
今年把許多東西抓來命題,綠能、永續等等,其實他們都是108課綱裡有提到的命題重點,未來這些議題將會持續出現在考卷上。至於計算的比例縮小,則呼應了108年課綱對許多內容的調整。總之,充分掌握108課綱的命題方向,不要再考前浪費時間準備舊教材的內容,是準備會考的一大關鍵。
這兩年都出現蠻多的圖表判讀,許多學生叫苦連天,因為要閱讀、分析、應用資訊,對於現在習慣在社群媒體上看短文的學生來說,自然會有些吃力。關於這點我有兩個建議,首先基本功-文字閱讀的能力是需要培養的,我建議學生在七八年級撥出一定比例的時間看課外書,主題不限,身為自然老師,我當然推薦科普相關書籍。另外,其實資訊判讀是有技巧的,學生可以透過刻意練習,提升自己的解讀資訊的速度與準確度。
但我也要說,現在108課綱的考題只有兩屆,我們能分析的基數還是不多,很多東西還不能下定論。
108年課綱所代表的教育改革是否成功?
目前看來我認為方向對了。在我的教室裡,複雜的計算逐漸減少,取而代之我有更多時間和他們討論生活中的議題,也有越來越多的學生關心永續與能源議題,這些都是很棒的事。會考考題的設計也體現了這種趨勢。
我特別要講今年的國作文考題,過去我們考作文的印象是我會達到一個題目和一段論述,然後我開始自由發揮,但今天的考題長成這樣:
題目就是一份圖表,請你解讀這份圖表,寫一段論述,不用下標題。

考完試後許多學生跟我說這題目爛死了,完全不知道在幹嘛。但我認為這考題很棒。讀表判讀和議題論述是學生將來進入職場的關鍵能力。在職場中,哪家公司會給你一個明確的題目,請你寫一篇文章?但題目考的東西,真切地反映了我們在職場會遇到問題,我們必須擁有解讀資訊、判斷資訊、將資訊與自身經驗相結合的能力。
另一方面,自然科也則逐漸變成掌握基本觀念就能作答。過去幾年教書下來,學生總愛跟我抱怨:理化教這麼難,未來生活又用不到。這次108課綱一改,難的都砍掉了,但新的課綱和這兩年的考試內容都更加貼近生活,像是節能減碳、永續發展等主題,這些都將是學生未來生活中會遇到的議題。
在我看來,自然科考題的終極方向是,把這份考題拿給一個離開校園多年的社會人士,只要他有基本的科學思維並熟悉資訊判讀,就能答對大部分的題目。
在一屆又一屆的考題中,我發現這樣的改變正在發生。教育是百年大計,很慶幸我能參與其中。